hoyamu

〔杂文〕温和的言语方式存在的意义

我很理解一种感受。 我自己加入了一个激女群,里面求助的女性和“训导”的女性,正如你所描述的那样。此地特色“激女”也是生活在此地的女性,我想走近她们,了解她们,我想与她们对话。

在最开始,当女性异口同声地“训导”求助的女性的时候,很少有其他的声音。我在群中,选择表达对求助人的关切,坚持发声,提出我的建议,我变得更加在意,有没有其他人发出了和我类似的文字。

是有的。是我不熟悉的头像和昵称,总在变——她们更愿意在群内潜水而非发言,她们或许并不总是关注群内聊天经过,她们或许只是恰好看到就近谈论的话题,她们也发声了。

在激女群中,求助的女性需要关切。同时我也发现,温和的声音依旧可以掩盖刻薄的语言。温和的声音是有威力的,这种发声和不再沉默,比骂回去更加有力。

在群聊中内,我认为语言的温度是可以相当有力地感染整段氛围的。这让我不禁猜想,或许是恰恰是网络页面的空间太过敞开,不同步的回复时间,浏览人数的庞大,稀释了言语的温情。

返回目录/归档
Thoughts? Leave a comment